头部茶企抢上市:存量市场下的一场博弈

头部茶企抢上市:存量市场下的一场博弈

2阅读 2020-07-09 09:16 观点

  近日,茶行业传出最新消息:中茶和澜沧古茶于7日3日同日发布招股说明书,分别拟在上交所、深交所上市。消息一出,引起广泛热议。今年受疫情影响,国内外的资本商业环境都不甚理想,企业选择在这个节点冲击A股上市,无疑是备受关注的。

  一方面,疫情后为贯彻落实“六稳六保”方针,证监会正积极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,创造良好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生态,近期国内上市政策利好消息不断释放,同时,茶行业一县一业等脱贫政策多向驱动;另一方面,目前茶行业亟需注入新的增长动力,需要真正的龙头茶企来引领、推动规范茶叶市场向前稳健发展。基于以上,目前来看,行业整体对茶企们上市的期待性很高,周边摩拳擦掌要申购股份的茶友不在少数。


  作为拥有共同“主体产品基因”——普洱茶的茶企,除了中茶、澜沧古茶“抢着”上市,还有七彩云南庆沣祥也在做上市辅导冲击A股途中。这,并非巧合现象。

  早在2011-2012年间,行业就不断传有茶企拟上市的消息,比如安溪铁观音、八马茶业、怡清源、湘丰等,所涉产业不乏有安溪铁观音、湖南黑茶,后面就再没了声影。直到去年8月份,八马茶业再次传出拟A股IPO消息,并对外公告上市辅导已备案。


  现阶段上市时机看似成熟,却无法掩盖传统茶企上市路艰难的事实。而上市艰难的背后,对应的是茶行业现阶段发展的不明朗节奏。


不到1%,整体市场体量甚微


  2018年,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量达到191万吨,同比增幅为5.1%,市场内销额达到2661亿元;出口总量达36.5万吨,同比增长2.66%。以中茶为例,该年中茶营销额30亿元,如果整个中国茶叶市场以4000亿来计算,那么,中茶的市场占比不到1%。头部品牌茶企尚且如此,更莫若说其它了。

产能过剩,需求动力不足


  2019年,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量达202.56万吨,茶叶出口数量36.65万吨,全国干毛茶产量为279.34万吨,供需端之间有明显差距。事实上自2014年起,我国茶叶消费增长始终低于产量增长,茶叶库存每年不断增加,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。


  茶叶供需不平衡的严重性,不仅仅体现在表象库存压力上。当茶叶需求市场未被有效创造出来时,意味着以投入自然资源、资本、劳动三大要素禀赋创造供方市场需要的成本极高,与之对应的,企业外部即“社会协作规范”的成本也很高,当这些需方成本、监管成本与供方产出经济效益不匹配时,茶叶乱象必然存在,监管失衡难以避免。


  茶叶供给无法自动创造出茶叶需求,只有当茶叶的需求市场被广泛创造出来,才有可能反哺供给市场,实现茶叶供应链条的完善与茶叶工业自动化,才能激励监督体制的不断调整完善,实现执法严厉,推动市场跨入新发展阶段。反推如是,当茶叶需求市场尚不能被广泛创造出来前,盲目开启茶叶工业自动化的风险(成本)极高。

  近年来,国家在创造需求市场上,克服重重困难开拓“一带一路”,建设中老昆(明)万(象)铁路等,都是在为国内企业极力创造远距离贸易需求市场,有实力的老铁们可以开始行动了。


  但是打铁也得自身硬。茶叶在需求端表现一直难尽如意,除了外部原因——需求市场小,还有内部原因——除了老生常谈的文化属性自我限制外,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茶叶(传统茶叶)的需求弹性明显。


  以普洱茶为例。普洱茶的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且优质,产地众多,产地特色明显,工艺技术的细分化程度也比较高,按理讲所有茶叶都能在市场上获得自己的定位。但结果相反,几乎所有的普洱茶都想包装成“老班章”。不是老班章的茶就整个“小班章”的茶,要不就是老班章“隔壁老王”的茶,还有“老班章大师”做的茶。再高级一点的,用相似的套路或者体系自建“新王国”,不叫“老班章”了,叫“炒王”或者“文物”。


  都说成也萧何,在“老班章”的带动下,普洱茶一跃从农副产品跻身成为理财产品,出现了期货市场,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,也带动了一方经济。

  与此同时,普洱茶尽管不在六大茶类江湖,却一跃成为茶界江湖霸主——2020年普洱茶的品牌收益最高,达到了40494.40万元,西湖龙井和信阳毛尖分别以38142.21万元、37259.55万元的品牌收益位于前三位(目前来看,也是最有望成为以其为主营产品的“茶叶第一股”)。


  然败也萧何,“老班章”一将功成,台地茶、小树茶万骨枯萎,无数台地茶园被拉踩、废弃,小树茶愈发籍籍无名,销售下滑;茶行业内部细分逐渐被弱化,产出产品同质性高,细分市场窄,清一色的“同名茶”,行业需求弹性很大。对比酒业,尽管茅台领先,但其行业梯度内还有五粮液、泸州老窖等细分化角色可与之角逐,增加企业间的制衡筹码,难产寡头。反观茶业,在打造高度集中品类、弱化品牌度时,稍不留神,就被隔壁家行业细分程度高,几乎所有产品都能在市场上获得自身市场定位,行业需求几乎没有弹性的“新式茶饮”把赛道给抢占了,更遑论新式茶饮的需求市场更显性化。

行业竞争激烈,存量市场下的博弈


  据《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》披露,2019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000亿(新式茶饮门店销售额+传统茶叶销售额的总和)。无论怎么保守拆分统计,新式茶饮的吸金能力超于传统茶叶都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

 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,从2015年12月到2019年2月,新式茶饮品牌涉及的亿元级别融资事件达到8起。而最近几年来,以奈雪的茶、喜茶等排名前十的玩家拿下了共近30亿元的融资额,均获得高估值甚至谋求上市机会,奈雪2018年3月A+轮融资之后估值更是60亿元,成为新式茶饮首个独角兽,几乎是以碾压式优势超越了传统茶叶品牌。


  产能过剩,外部还有新式茶饮、咖啡等的激烈竞争,加上疫情后消费端动力严重不足,部分茶企出现不同程度销售下滑现象,使得茶行业还没有好好地消化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,便已然跨入了存量时代,如何突破下阶段的需求增长与长周期运营,是摆在茶企面前的难题。

  茶叶发展有迹可循,铁观音的迷局也许不会在普洱茶中重现,因为两者有根本性的不同属性,区别之一便是普洱茶可观的收藏属性。收藏属性的标配是时间与红利,意味着普洱茶在享受红利的同时,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创造更大的需求市场,同时实现市场规范、调整、完善。只是时间是把双刃剑,优胜就一定会劣汰。


  茶企争相抢滩资本市场,冲击上市,莫外乎要创造更大的需求市场,本质上是存量市场下进行的一场博弈。对应的,一场增量市场的新博弈,才刚刚开始。

作者丨臧墨墨

摄影丨吉星坦罗

上一页:川茶川酒主动融合还是无奈选择?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